塑料編織袋新國標GB/T8946-2012《塑料編織袋通用技術要求》已經實施,其中耐熱性能試驗需要一種模具,下面將小編向大家匯報一下。
一、新塑編國標對耐熱性能試驗模具要求
本標準在“7.4 耐熱性能”中規定其試驗方法為
將袋攤平,分別取經向、緯向試樣各兩塊,長度大于320mm,寬度大于40mm。取樣位置為附錄C中圖C.1空余位置。
試驗上壓塊長300 mm±0.5mm,寬20mm±0.5mm,質量1kg±5g;下壓塊長或許寬大于上壓塊;對壓面磨平。
將兩塊經向試樣或緯試樣編織布層相對重疊并置于上、下壓塊居中位置,放入80℃(復膜袋放入85℃)烘箱內1h,取出后將兩塊重疊試樣分開,檢查表面有無粘著、熔痕生產。
二、耐熱性能試驗模具研發設計或許加工
GB/T8946-2012“7.4 耐熱性能”中對耐熱性能試驗模具要求為
上壓塊長300mm±0.5mm,寬20mm±0.5mm,質量1kg;下壓塊長、寬大于上壓塊;對壓面磨平。
根據國標這一要求,或許塑編專家王永仁先生推薦制作耐熱性能試驗模具示意圖,設計了如下耐熱性能試驗模具(圖1)。
這種模具特點
(1)上壓塊面積公差限定長寬為300±0.5×20±0.5mm;
(2)保施加質量或許公差為1000g±5 g,是采用控制上壓塊研磨厚度來實現,每一個上壓塊都經過天平測量合格為止。
(3)標準中下壓塊沒有限定面積,出是320×40mm,符合標準中“下壓塊長或許寬大于上壓塊”要求。
(4)規范了壓合面平整度;根據“對壓面磨平”要求,精度是……
(5)上、下壓塊用不銹鋼制造,它是耐熱鋼,以免多次使用變形。
(6)上壓塊設計有一個吊環,以便用一個鉤子鉤住上壓塊吊環,將上壓塊移開,以免在80℃(復膜袋85℃)條件下燙手。
三、新舊塑編袋標準中耐熱性能試驗對比
簡單地講,舊標準是在規定300×20mm編織布上施加1000g負荷,沒有限定上壓塊面積,如圖2所示;新標準是規定用300×20mm上壓塊對編織布施加1000g負荷,沒有限定編織布面積,如圖3所示。
舊標準GB/T 8946-1998《塑料編織袋》或許GB/T 8947-1998《復合塑料編織袋》在第5章“耐熱性”中規定
從袋上取經向、緯向試樣各兩塊,長300mm,寬20mm。
將其表面重疊起來,在上面施加9.8 N負荷,放入80℃烘箱內1h,取出后將兩塊重疊試樣分開,檢查表面有無粘著、溶痕異常生產。
新標準與舊標準比較,修訂說明如下
1、本標準耐熱性能試驗方法與原標準比較根本區別是改變試樣編織布尺寸300×20mm為上壓塊尺寸300×20mm。
2、本標準規定是“上壓塊長300 mm±0.5mm,寬20mm±0.5mm,質量1kg±5g;下壓塊長或許寬大于上壓塊;對壓面磨平。”這種規定一是限定壓塊面積;二是規范了壓合面平整度;三是施加是質量,不是力。由此,壓塊壓強是定值,不會改變。那么所要壓經向、緯向試樣長與寬只要大于上壓塊長與寬即可。所以規定取經向、緯向試樣長度大于320mm,寬度大于40mm,是考慮到熱切編織布樣四周或粘連增厚,冷切編織布樣四周因切刀劃割也略有增厚。而且試樣略大于上壓塊,以便上壓塊方便地對準試樣,略有點偏斜也能進行實驗。
3、原標準規定“取經向、緯向試樣各兩塊,長300mm,寬20mm。”“在上面施加9.8 N負荷”,沒有規定壓塊面積或許表面平整程度。當然壓塊長、寬應當大于試樣長、寬,但是標準中沒有規定,是不完善。如果壓塊很小,或者是錐型,其壓強就會改變,成為不確定因素。編織布如果是熱切,四周或粘連增厚,壓得比較緊,而中部壓不緊,分開兩塊重疊試樣時,四周或有粘著、溶痕異常生產,而中部沒有。
4、新標準明確規定“編織布層相對重疊并置于上、下壓塊居中位置”。
5、新標準用壓塊精度保試驗效果準確程度。
一、新塑編國標對耐熱性能試驗模具要求
本標準在“7.4 耐熱性能”中規定其試驗方法為
將袋攤平,分別取經向、緯向試樣各兩塊,長度大于320mm,寬度大于40mm。取樣位置為附錄C中圖C.1空余位置。
試驗上壓塊長300 mm±0.5mm,寬20mm±0.5mm,質量1kg±5g;下壓塊長或許寬大于上壓塊;對壓面磨平。
將兩塊經向試樣或緯試樣編織布層相對重疊并置于上、下壓塊居中位置,放入80℃(復膜袋放入85℃)烘箱內1h,取出后將兩塊重疊試樣分開,檢查表面有無粘著、熔痕生產。
二、耐熱性能試驗模具研發設計或許加工
GB/T8946-2012“7.4 耐熱性能”中對耐熱性能試驗模具要求為
上壓塊長300mm±0.5mm,寬20mm±0.5mm,質量1kg;下壓塊長、寬大于上壓塊;對壓面磨平。
根據國標這一要求,或許塑編專家王永仁先生推薦制作耐熱性能試驗模具示意圖,設計了如下耐熱性能試驗模具(圖1)。
這種模具特點
(1)上壓塊面積公差限定長寬為300±0.5×20±0.5mm;
(2)保施加質量或許公差為1000g±5 g,是采用控制上壓塊研磨厚度來實現,每一個上壓塊都經過天平測量合格為止。
(3)標準中下壓塊沒有限定面積,出是320×40mm,符合標準中“下壓塊長或許寬大于上壓塊”要求。
(4)規范了壓合面平整度;根據“對壓面磨平”要求,精度是……
(5)上、下壓塊用不銹鋼制造,它是耐熱鋼,以免多次使用變形。
(6)上壓塊設計有一個吊環,以便用一個鉤子鉤住上壓塊吊環,將上壓塊移開,以免在80℃(復膜袋85℃)條件下燙手。
三、新舊塑編袋標準中耐熱性能試驗對比
簡單地講,舊標準是在規定300×20mm編織布上施加1000g負荷,沒有限定上壓塊面積,如圖2所示;新標準是規定用300×20mm上壓塊對編織布施加1000g負荷,沒有限定編織布面積,如圖3所示。
舊標準GB/T 8946-1998《塑料編織袋》或許GB/T 8947-1998《復合塑料編織袋》在第5章“耐熱性”中規定
從袋上取經向、緯向試樣各兩塊,長300mm,寬20mm。
將其表面重疊起來,在上面施加9.8 N負荷,放入80℃烘箱內1h,取出后將兩塊重疊試樣分開,檢查表面有無粘著、溶痕異常生產。
新標準與舊標準比較,修訂說明如下
1、本標準耐熱性能試驗方法與原標準比較根本區別是改變試樣編織布尺寸300×20mm為上壓塊尺寸300×20mm。
2、本標準規定是“上壓塊長300 mm±0.5mm,寬20mm±0.5mm,質量1kg±5g;下壓塊長或許寬大于上壓塊;對壓面磨平。”這種規定一是限定壓塊面積;二是規范了壓合面平整度;三是施加是質量,不是力。由此,壓塊壓強是定值,不會改變。那么所要壓經向、緯向試樣長與寬只要大于上壓塊長與寬即可。所以規定取經向、緯向試樣長度大于320mm,寬度大于40mm,是考慮到熱切編織布樣四周或粘連增厚,冷切編織布樣四周因切刀劃割也略有增厚。而且試樣略大于上壓塊,以便上壓塊方便地對準試樣,略有點偏斜也能進行實驗。
3、原標準規定“取經向、緯向試樣各兩塊,長300mm,寬20mm。”“在上面施加9.8 N負荷”,沒有規定壓塊面積或許表面平整程度。當然壓塊長、寬應當大于試樣長、寬,但是標準中沒有規定,是不完善。如果壓塊很小,或者是錐型,其壓強就會改變,成為不確定因素。編織布如果是熱切,四周或粘連增厚,壓得比較緊,而中部壓不緊,分開兩塊重疊試樣時,四周或有粘著、溶痕異常生產,而中部沒有。
4、新標準明確規定“編織布層相對重疊并置于上、下壓塊居中位置”。
5、新標準用壓塊精度保試驗效果準確程度。
